施泰纳基础文本集。 这部文集简要地、快速地概述了目前蓬勃发展的数字化的研究,数字地理学家们带着高度不同的认识论和本体论视角以及广泛且不断扩大的方法组合来进行这项研究。 该卷收录了 11 篇关于该主题的重点文章,这些文章为数字地理学开辟了开创性的思路、核心理论概念辩论和争议。 它面向地理学专业的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他们正在寻找浓缩的精选文章集以用于讲座或作为超出自身研究的背景。
地理学著作汇编,在如此广泛的主题和规定的篇幅内,必然是不完整的。因此,我们认为该卷旨在尝试一种必要且有缺陷,但同时广泛展开的数字地理多样性。这些文本的汇编可以作为深入研究此处提及的以及许多其他数字地理研究重点的出发点。鉴于我们自身的学术背景、语言障碍以及针对德语系列目标读者的考虑,该卷主要包含德语和英语作品。因此,该卷通过汇编现有贡献,也反映了全球(数字)知识生产和全球北方科学体系的差距和主导地位。这也严重影响了数字地理学研究,其中关于和来自全球南方的出版物极度缺乏(参见 Warf 2013,2019)。
我们把这里汇编的文章分成了三个部分,这些部分既不遵循时间顺序的逻辑,也不遵循主题系统化的逻辑。相反,我们提出了三个核心问题,这些问题根本没有被基础文本完全解答,但仍然有助于构建数字地理学中瞬息万变与持久性之间暗示的二元性。第一部分文章的选择受以下问题的指引:数字如何持续地征服地理学?这些文章将读者引领至专业的主题和方法重点。第二部分出版物的选择基于以下问题:数字如何与社会进程交织在一起?所选文章集中于数字媒介的地理化社会过程和动态。第三部分出版物侧重于以下问题:数据、代码、传感器和算法如何在社会和空间中相互作用,并由此产生社会空间生产和地理化社会过程。
我们将这篇导言作为对这里汇集的文章及其所涉及主题的补充而开发。我们不会通过迭代总结来取代读者对文章的深入思考和反思。相反,通过这篇导言,我们将扩展文本集合,讨论什么是数字地理学,以及如何(不)理解它们(第 2 章)。第 3 章 讨论了数字地理学的一些主要元理论视角,并同时将本书中的文章置于其中。我们通过勾勒数字地理学研究社会-技术-环境关系的一些核心挑战,结束引言(第 4 章)。
2 不是一个子学科:什么是数字地理学(不是)? 数字地理学并非(元)理论或思维方式——正如“数字转向”(Ash 等人,
2018
→
2018
→
2018 rarr 2018 \rightarrow 本书中)一词在与文化转向或空间转向的排序比较中所暗示的那样。文化转向最初在认识论上,如今也在本体论上确立了建构主义和理论基础的思维,而数字则为各种难以界定的空间相关研究主题、方法和理论提供了技术和社会框架(见第 3 章)。数字技术改变了空间组织、社会结构和功能以及社会空间生产。我们如何以及在哪里感知和利用空间,我们理解空间的全部内容,空间可视化如何、在哪里以及对谁产生影响,不仅是社会媒介,而且是社会数字或技术社会。普遍使用“数字”一词及其掩盖性问题(Ash 等人,2019:4)。地理学著作中理论上和概念上所理解的“数字”是极其多样的。根据 Ash 等人(2019)的观点,只有清晰地命名和阐明具体研究背景和语境中特有的数字,才能避免随意使用。
数字地理学并非以统一的科学实践为方法论,也无法仅通过“使用数字方法”来界定。借鉴劳宁和霍弗尔(2018:13),我们这里将方法论理解为“以方法论指导(即反思性、理论基础或至少主题化)的科学实践”。数字地理学研究的特点在于其科学实践的种类特别丰富,因为它是从作为社会-环境科学的地理学发展而来,它已吸收、结合、调整并部分地进一步发展和重新发展了社会、人文、自然、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实践。同时,我们必须指出,数字地理学绝非旨在将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方法”的学科与某种“传统”的、非数字的地理学相对立。因为这种将模拟和数字区分开的做法“从方法论上来看……相当误导”,甚至荒谬。一方面,如今几乎无法想象科学实践不借助计算机辅助方法和数字信息处理;另一方面,这种实践通常仍然包含人类行为者及其意义建构、选择、解释和表征。科学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产生的混合知识特征的——至少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情境知识与客观性诉求之间的混合,另一方面是实证主义和参与式方法的结合(例如,在人民 GIS 中;参见舒尔曼和普拉特 2002;帕夫洛夫斯卡娅 2018 以及本卷中的博克勒{{0}}),第三方面是由于日常生活中与智能手表或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交织而产生的身体化体验的知识生产(卢普顿 2020;另见第 3 章)。
科学实践不仅限于这三个方面,而且不应归结为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进行科学理论和社会背景的阐释。计算机辅助方法最初通过(部分)定量革命和植根于批判理性主义的方式占领了地理学,并嵌入到统计数据的使用中,植根于批判理性主义。
科学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产生的混合知识特征的——至少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情境知识与客观性诉求之间的混合,另一方面是实证主义和参与式方法的结合(例如,在人民 GIS 中;参见舒尔曼和普拉特 2002;帕夫洛夫斯卡娅 2018 以及本卷中的博克勒{{0}}),第三方面是由于日常生活中与智能手表或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交织而产生的身体化体验的知识生产(卢普顿 2020;另见第 3 章)。 空间可视化图示日益影响(空间科学)实证研究。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的经济增长时期,空间科学方法受到改进预测和控制环境和社会过程的愿望的驱动。然而,对这些规律性背后的“为什么”(超越表面因果关系)的问题并未得到关注。如今,人们主要通过文化转向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如 Knorr-Cetina 1989, 2005)视角下的“空间-社会互动如何发生”来探究“为什么”。数字采集和分析工具现已在定性方法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数字音频和图像文档的简单辅助到 QDAS(如 Atlas.ti、nvivo 或 MAXQDA 等定性数据分析软件),再到批判性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智能手机作为研究工具(Kaufmann 2018, 2020)、利用移动媒体进行启发策略(Kaufmann 2019)以及能够进行定性探索性实证研究的数字民族志(Elwood 2010, Pavlovskaya 2016, Pink et al. 2016)。尽管如此,计算机辅助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仍被视为数字地理学的前身或开端(参见 Barnes 2013)。 鉴于上述批评,即对将计算机辅助方法的应用视为科学实践的简化理解,我们认为这不能成为数字地理学的界定标准。
数字地理学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既难以明确定义,也难以捉摸。前面关于一些影响数字地理学因素的论述已经暗示了数字地理学研究重点的多变性以及方法和元理论视角的多样性,这将在下一章中进一步阐述。数字地理学既是短暂的又是持久的;它们是动态的,并且始终处于“过程中”(参见对数字时代空间和时间的详细讨论 Bork-Hüffer 等人 2020b)。数字地理学往往并非直接“可感知”的,数据、算法和自动化在空间表征以及社会结构、话语和主体化的体现中的日常、微妙和普通的嵌入。 riell nicht direkt „fassbar" durch die allägliche, subtile und banale Einschreibung von Daten, Algorithmen und Automatisierungen in räumliche Repräsentationen und Manifestationen gesellschaftlicher Strukturen, Diskurse und Subjektivierungen 通过数据、算法和自动化在空间表征以及社会结构、话语和主体化体现中的日常、细微和平凡的嵌入,物质层面往往无法直接“感知”到数字地理学。 以及更多超越人类的集合体。数字技术在日常生活中以硬件的形式确实可见且可体验。它们如今以智能手机的形式几乎存在于每个人的手袋或口袋中(“持久性”)。技术社会形态同时受软件、其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变异(通过更新,以及学习算法)的影响,而变得变化莫测。这种瞬变性和持久性的矛盾性一方面使本书至关重要,以便追踪和记录持久性和历史性。另一方面,主题和方法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本书仅仅是 2020 年晚夏的一个短暂的快照。
数字地理学并非一个子学科;它贯穿所有“学科化地理学”。地理学以其强大的跨学科性、对其他学科的开放性和借鉴性为其自身定义,并且日益以处理跨部门或交叉主题为特征(参见 Gebhardt 和 Reuber 20203)。此外,地理学在其作为社会-环境关系科学的理解以及(至少尝试)整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从物理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参见 Müller-Mahn 2005 的相关讨论)方面也极其多样化。这两点都与该学科内部和外部仍然占主导地位的、将学科划分为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气候地理学、植被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等子学科的划分形成强烈对比。这种“抽屉式”的分类也与空间和空间性概念的扩展(即社会空间关系,Leszczynski 2019: 13)——地理学的核心对象——形成强烈对比。直到 21 世纪初,地理学一直受四个空间概念的主导:一个空间科学的,主要关注…… 对 X 在 Y 空间中的分布进行研究——这在很长时间内也是 GIS 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Goodchild 2009);一种社会科学方法,它将空间视为社会建构的,以及社会的象征性和物质性资源(Werlen 1995, 2000);一种政治经济学方法,它追随 Lefebvre 和 Harvey 等人的思想,将空间视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并主要关注物质和制度的空间生产(Belina 2013);以及一种话语理论方法,它将空间理解为社会规范和话语的产物,以及被表演性地物质化的结果(Bauriedl 2009)。最后三种概念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将空间概念化为关系性的,即认为空间是由关系构成的。与空间科学方法相反,关系性概念将空间视为既具体又开放的,未完成的、可变的和非固定的(Massey 1993, 20127; Dirksmeier et al. 2014)。空间并非局限于人口、城市、气候、水、植被、土壤等社会或物理部分,而是通过人与环境的关系而变得高度复杂和被建构的。然而,我们不能忽视技术在空间生产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将在下文中阐述这一点。
数字地理学关注的是对社会-物质-技术空间生产的研究。数字技术日益渗透、连接和生产空间、空间性和社会-环境关系。在此背景下,作为地理学核心对象的“空间”必须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概念化。我们甚至可以断言,鉴于数字技术的普遍性,那些根本没有考虑数字空间生产的概念已经过时了。如今,地球上几乎没有哪个角落没有被数据覆盖和测量——尽管这些数据的密度差异很大(Graham 2013, Graham et al. 2013),它们对社会现实形成的意义也因情境而异。同样受到广泛批评的还有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早期技术决定论方法,这些方法将数字空间描绘成平行世界,或描绘出未来将取代物质物理空间的数字领域(详见 Graham 2004)。21 世纪初开始提出的、整合数字技术的新空间概念,虽然细节差异很大,但都强调数字领域和物理领域如今已密不可分。这些方法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und produziert Raum, Räumlichkeit und Gesellschaft-Umwelt-Beziehungen zunehmend. Raum als Kerngegenstand der Geographie muss vor diesem Hintergrund grundlegend neu gedacht und konzeptionalisiert werden. Wir gehen so weit, zu postulieren, dass angesichts der Ubiquität des Digitalen Konzepte, die digitale Raumproduktionen gar nicht mitdenken, grundsätzlich überholt sind. Es gibt inzwischen keinen Fleck der Erde, der nicht mit Lagen von Daten erfasst und vermessen wird - wenn zugleich auch die Dichte dieser Daten massiv variiert (Graham 2013, Graham et al. 2013) und ihre Bedeutung für die Formation sozialer Realität je nach Kontext geringer oder stärker sein kann. Umfassend kritisiert wurden ebenfalls techno-deterministische, frühe Ansätze der 1980er und 1990er, die digitalen Raum als Parallelwelt oder Szenarien einer zukünftig den physisch-materiellen Raum ersetzenden digitalen Sphäre skizziert haben (vgl. hierzu ausführlicher Graham 2004). Neuere, das Digitale integrierende Raumkonzepte, die ab Mitte der 2000e vorgeschlagen wurden, betonen, wenn auch im Detail sehr unterschiedlich, dass die digitale und physische Sphäre inzwischen untrennbar miteinander verwoben sind Diese Ansätze unterscheiden sich in ihrer Schwerpunktsetzung. 例如,您更侧重于微观或宏观空间的构想,更多地关注社会和人类的作用,或者更关注超人类行为者和组合体,包括技术作为空间共同创造中的积极行为者(读者可以在 Leszczynski 2019、Bork-Hüffer 等人 2020b 中找到不同方法的讨论)。
例如,Kitchin 和 Doge 的 code/space 概念突出了代码和软件的影响及其在(更宏观)空间共同创造中的偶然性、个体发生性和表演功能。Graham (2013) 的数字阴影概念关注的是以地毯形式覆盖特别是城市空间的数字数据和内容。Rabari 和 Storper (2015) 的说法非常相似,“城市的数字皮肤”,指城市和家庭日益配备的传感器以及无处不在的移动通信技术,这些技术既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通信,也可以自动传输用户数据(另见本卷中的 Gabrys
2015
→
2015
→
2015 rarr 2015 \rightarrow )。在增强现实的进一步发展中,Graham 等人 (2013) 和 Graham (2017) 还展示了,特别是代码如何增强(城市)空间,即扩展空间、改变空间性并共同创造不平等。
来自社会学、媒体与文化研究的 datafied space 概念建议(Sumartojo 等人,2016),它扩展了 Doreen Massey(20127)的关系空间概念,描述了通过(便携式)测量技术(如智能手表或追踪器)将数据记录在身体、物质和非物质环境中,从而参与(微观)空间的共同生产。通过对人、环境和技术之间不可分割的交织进行更强有力的概念化,借鉴 Karen Barad(2007)的“纠缠”概念(见第 3.2 章),Bork-Hüffer 等人(2020a,b)进一步发展了 cON/FFlating spaces 概念。该概念融合了算法、超越人类以及上述 关系视角。它关注日常空间和微观空间,并回应了对近年来空间新概念中忽视人类主体、其实践和社会嵌入性的批评(参见 Rose 2017,Elwood 2020)。鉴于空间的复杂性、多样性、可变性和多尺度性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关于空间的理论概念框架的辩论必须持续进行。
数字地理学关注数字与社会-环境关系的互动,涵盖了最广泛的意义。数字地理学并非一个子学科,它关注在人、技术和环境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下空间的生产。因此,我们认为数字地理学最合适的描述是社会-技术-环境科学。我们意识到这个论断的广度,因为这种设计旨在引发一场关于——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开放讨论的,具有跨学科取向和追求的,将数字内在融入地理学的新的(或持续的)辩论。如果空间不能不考虑数据、代码、算法、自动化和技术的影响,那么地理学也不能。迄今为止,德语和英语地理学中对数字的(共同)研究地位很低。尤其是在德语地理学中,数字的意义被认识得太迟,并且目前的研究太少。这尤其涉及到那些能够思考地理学真正综合附加值的著作,并明确解决社会-技术-环境的纽带。 我们认为,这对于 21 世纪地理位置和形象的塑造也是一个重要的机遇。
正如前面提到的数字地理主题的广泛性一样,对本研究的开展所涉及的科学实践及其指导性的(元)理论视角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下一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当前有影响力的流派。
鉴于数字地理研究的数量和内容主题范围的快速增长,一种对其进行系统区分的方法是根据主要的元理论视角。我们将这种分类方法同时视为对 Ash 等人(2018:27)提出的“通过数字产生、由数字产生以及数字的地理”分类的补充和替代。鉴于新的方法论途径以及数字地理学家在方法论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以下细分实际上可能主要基于本体论-认识论的
位置,部分根据方法论方法(尤其是在算法地理学领域)。“本体认识论”(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 Barad 2007 年)指的是一方面强调不同存在方式(例如自然与文化或人与技术)的不可分割性,另一方面实践的知识形式,而不是关注技术,而是关注这些存在方式的交织。
但这些是相互融合和变化的名称,另一方面也是视角。
对这些视角的探讨,对于那些刚刚开始接触科学的人来说,可能会显得困难和复杂。因此,我们认为,为学生和年轻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概述非常重要,他们希望掌握对这些研究导向视角的基本理解。它们是批判性地质疑和提高对多种知识生产的敏感性的基础,这些知识生产绝非客观和中立,而是规范引导的。
正如之前所述,地理学中关于客观性主张的批判性辩论,尤其是在文化转向时期(参见本书中关于通过类比和数字制图构建世界观的 Glasze
2017
→
2017
→
2017 rarr 2017 \rightarrow )。Felgenhauer 和 Gäbler (2018) 将其概括为数字文化地理学的类比和数字意义,并关注诸如主观空间感知和日常惯例之类的主题,这些主题通过数字实时通信和移动搜索查询而得到文化框架: ……关注主观个体对空间的感知和挪用是有帮助的……这需要一种建构主义、诠释学的观点,假设空间形态和空间是积极的。这种文化建构。空间和地点既可以被视为个体感知和经验、文化和语言惯例以及政治/经济行为的产物和媒介。从这个意义上说,空间和地点并非预先存在的实体,其中包含文化和数字;而是取决于文化唤起的意思和日常行动。(Felgenhauer & Gäbler 2018:9f.) 实体,其中包含文化和数字。相反,空间和地点取决于文化唤起的意义和日常行动。(Felgenhauer & Gäbler 2018:9f.) 基于这个共同点,我们现在介绍三种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视角。 3.1 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视角 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数字地理学的广阔视角的核心,是对霸权和异性恋规范的科技社会知识生产的批判和解构,以及知识(科学)体系和真理建构的形成(Elwood 2010, 2020)。数字地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借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文化转向,以及新文化——
(Glasze & Mattissek 2009)的建立,侧重于揭示社会生产的不平等以及对科技社会和话语权力关系的解构。
后殖民研究,例如 Ayona Datta 的研究(
2018
→
2018
→
2018 rarr 2018 \rightarrow 本卷),重点关注科技社会组合如何微妙地促成和加剧全球不平等。它们指出了某些国家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数字鸿沟和不平等。它们阐明了由此伴随的全球北方与南方之间权力差距的再现,以及在不同尺度层面殖民结构的持久存在或新殖民结构的产生(详见 Young et al. 2020)。
后结构主义研究更深入地探讨了编码、软件和日常技术在社会话语生产、话语建构和边界划分中的作用。例如,Wiertz 和 Schopper(2019)在其对 2017 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期间 Twitter 推文的论述理论分析中,讨论了话语逻辑如何与技术过程结合,从而构成语言符号意义。他们确定了这些逻辑及其动态如何导致形成界限或多或少清晰的推文集群,这些集群尤其在右翼民粹主义和极右翼言论的影响方面有所不同。同时,这些集群在其关于归属感的话语建构方面也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关于难民的辩论中。
在埃尔伍德和莱什钦斯基 (2018: 631) 的“数字女性地理学”提案中,他们突出了四个当前核心议题:发展女权主义的数字认识论和方法论;分析数字媒介化的、性别化的社会再生产形式(参见 Marquardt 2018,Bauriedl 和 Strüver 2020);数字化的身体和身体表现的表征和生产(例如,Cockayne 等人 2017);以及女性主义的空间和空间理论(例如,Cockayne 和 Richardson 2017)。数字表征和身体及身体表现的生产作用的一个例子是纳斯特 (2017) 关于女性游戏、舒适和性玩偶使用增加及其通过机器人技术进行的 fembot 发展,以及其心理分析和地缘政治研究。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她探讨了日本男性使用这些玩偶的增加,这与日本人口减少、生育率下降、对抗传统以及女性和男性角色的重新协商(也包括“日本薪水男的没落” (Nast 2017: 761),以及 1990 年代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关。她阐明了 fembot 如何产生新的或改变的母性与俄狄浦斯式社会性、亲密性和性。
Elwood (2020) 从酷儿理论、批判种族研究以及黑人和酷儿代码研究的视角讨论了最新的数字地理学著作,这些著作探讨了现有不平等是如何通过数字化媒介的排斥、监控和剥夺过程而被再生产的 并被部分加剧。这些研究受到广泛的女性主义交叉性研究的影响,后者关注在排斥和界限划分过程中多种身份建构,例如性别、性取向、种族、国籍和年龄(参见 Valentine 2007, Strüver 2013, Marquardt 和 Schreiber 2015, Hopkins 2018)。新的数字地理学贡献明确地旨在克服规范性和排斥性类别和界限——“[they] refuse/elude hegemonic digital-social-spatial orders and mediate for ways of thriving otherwise" (Elwood 2020: 2)。 3.2 超越人类和超越表征的视角
一个日益细分的领域是基于超越表征视角和情感地理学以及超越人类视角的数字地理学研究。这些在细节上彼此不同的方法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关注微观空间的研究,都考虑了身体和物质性的作用,并都试图重建社会-物质-技术空间生产的复杂性。它们还都致力于打破人/社会、自然/环境和技术之间的界限。
奈杰尔·思里夫特首先将那些强调具身性、潜意识、前认知和非特异性情感在空间生产中作用的观点引入为“非表征性”范式(Thrift 2008),之后又被淡化为“超表征性”地理学(Lorimer 2005, Schurr 2014, Schurr 和 Strüver 2016)。这些思潮与对超表征性方法论的诉求明确相关。它们指责表征性方法论,例如定性和定量社会研究以及话语研究,将社会(技术)物质现实简化为文本和数据形式的表征,从而剥夺了它们的活动性和复杂性,即产生“对本来活跃的世界造成麻木的影响”(Cadman 2009: 456)。数字地理学领域的超表征性方法一方面利用移动技术,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摄像机或移动数据眼镜,来捕捉社会物质和技术社会现实的活动性、身体性、生动性、物质性和复杂性,并探讨“超越人类、超越文本、多感官的世界”(Lorimer 2005: 83)。 同时,他们批判性地反思了数据和测量技术在身体、情感和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微妙嵌入——例如,基于量化自我方法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的灵感主要来自社会学家和媒体与文化研究学者 Deborah Lupton 及其团队的研究工作(Lupton 2016, 2018, 2020, Sumartojo et al. 2016)。这也包括批判性地反思尝试通过新的生物传感器方法来衡量数字技术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情感影响的尝试 (例如脑电图[EEG]、皮肤电反应[GSR]、通过移动数据眼镜进行的眼动追踪,Spinney 2015)
超越人类的视角,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研究(STS)和行动者网络理论(ANT)的借鉴和发展中形成;其本体论认识论基础主要在于女权主义科技研究(Haraway 1995, 1997, 2008, 2016, Barad 2003, 2007),这与 Thrift 的 NRT 二元论不同,它并不体现例如身体与精神之间的二元划分,而是(试图)消解这种划分。此外,它们也植根于各种(后)结构主义理论,因此也考虑了宏观政治话语、社会和权力结构与微观实践的相互作用。科学史学家 Karen Barad (2007) 将这种相互作用理解为激进的关联性,是意义与物质性、微观与宏观、技术与身体等的交织。Barad (2007: 89 f., 185, 409)——在某种程度上 Haraway (2016)也是如此——因此在本章开头阐述的本体论认识论,其目标是克服人-环境二元论。此类关于交织(“entanglements”)的思考,大多基于 Donna Haraway 的赛博格形象及其“赛博格宣言”(1995 [1985]),该宣言三十多年来一直对人-技术关系的思考以及技术社会方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参见 Militz et al. 2021)。 哈拉威的赛博格作为一种赛博格有机体,作为技术和人类有机体的交织,指出了自然技术二元论的消解。她以此为目标,积极地占有和相互塑造赛博格和有机体之间的界限(关系),因为“不清楚谁在做,谁被做”(哈拉威,1995:181)。威尔逊(2009
→
→
rarr \rightarrow 本书中)等对此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将其应用于他的“赛博格地理”。他通过赛博格形象建议,将本体论的混合性进一步扩展为认识论的混合性,其内容涵盖了(哈拉威,1995 年)所发展的地位知识。关于人机互动,他谈到共同生产的知识形式,并得出结论:“如果本体论的混合性关注混合意味着什么,我建议认识论的混合性考虑的是混合地认识意味着什么”(威尔逊,2009:504;重点突出)。
→
→
rarr \rightarrow 本书中
所有这些方法都强调超越人类的空间生产,这些空间生产不仅受人类行为者及其互动、社会话语和结构的影响,还受网络化对象、动物、数据、物质流等的影响。这也包括动物地理学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关注对(野生)动物日益增长的数据化,以跟踪动物、收集不仅关于动物而且关于其栖息地的数据,同时旨在保护动物和人类。此外,利用野生动物发射器颈圈的 GPS 数据,可以产生人-动物-技术组合意义上的受保护的超越人类的互动(Poerting 等人,2020)。 3.3 (批判性) 算法和大数据视角
批判性算法地理学和大数据地理学视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因为它们利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方法,以计算和编程的视角补充对算法和大型数据的空间生产方式亟需的批判性反思(Kitchin 和 Dodge 2011,Kitchin 本卷,Straube 和 Belina 2018)。这个分支在元理论基础上与超越人类地理学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但在关注的尺度层面以及方法论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算法地理学关注宏观空间,并通过大数据、算法系统和组合来捕捉空间生产。尽管这些分析旨在通过数字手段捕捉地理,但由于分析的复杂性,虚拟空间及其技术生产往往成为重点。
在本卷中,Rob Kitchin (2017: 16) 区分了算法地理学的焦点:首先是单个或一类算法的案例研究;其次是特定领域算法的详细分析;第三是更抽象地、批判性地探讨算法、其性质和性能。对于前两个重点,相关方法是计算机科学方法,用于读取和重建算法以及大数据分析;而最后一类研究则经常额外采用(数字)民族志方法、定性(专家)访谈以及部分话语分析方法。对算法研究的第三类示例是丽兹·理查森 (2020) 对 Deliveroo 平台上商品和服务算法计算的分析。通过阐明参与的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的复杂社会空间组合,她同时超越了纯粹的算法重建,并在此背景下展示了批判性人文和数字地理学研究以及将算法嵌入社会空间组合的工作方式和嵌入性的重要附加值(另见本卷中的理查森
2018
→
2018
→
2018 rarr 2018 \rightarrow )。
关美宝(2016: 274)通过明确阐明算法和数据如何生成地理知识和研究,扩展了对算法地理学的认识,并得出结论:“用大数据生成的关于世界的知识可能更多的是所用算法的产物,而不是数据本身”。如果我们认真对待 Shaw 和 Graham(2018: 181)的批评,即谷歌的算法会影响“人们去哪里、如何以及何时到达那里以及他们在那里做什么”,那么这对于社会日常生活或“地理常识”也具有相关性。
正如 Kitchin(2017,本书)所强调的,地理算法研究的重要局限在于算法的复杂性、发生过程以及持续的灵活变化和适应性,这使得它们的重建非常费力且困难。但他同时也 rightly 批评说,另一个非常严重的障碍是缺乏具有计算机和编程科学背景的数字地理学家,他们能够进行算法分析。Till Straube(2018: 156)也指出,鉴于定性研究的主导地位,“[t]he devices and technologies themselves remain largely, black-boxed‘,并且只考虑它们对社会的影响(或作为文化表达)”。
4 个未来: 社会技术环境研究提供了哪些机会,以及存在哪些挑战?
数字化不仅让批判性研究者看到了它对人类和平、民主、公正的未来以及地球生态可持续性的潜在威胁。算法化、自动化、传感器和机器人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带来了新的政治和技术问题(Del Casino 等人,2020),也带来了关于个人主权的问题(Zuboff,2018)。关于数字化的设计、控制和治理,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力博弈、权力转移和参与过程,在数字地理学文献中受到了高度的争议和评价。一方面,众包、公民科学、志愿地理信息和业余地理学(例如,为了区分这些概念,参见 Haklay,2013;See 等人,2016)的新形式,不仅被视为参与的新形式,而且被视为合作甚至协同创新的形式。更进一步,一些观点认为,算法、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提供了新的技术控制机会,可能取代人类的治理方式。 在此背景下,较新的研究成果包括凯西·林奇 (Casey Lynch, 2020) 的研究,该研究考察了巴塞罗那的“技术主权”运动,并将该运动描绘为城市组织发展的一种另类的后资本主义、反霸权模式。
同时,其他视角则认为数字化是一种“极其反民主的社会力量”(祖伯夫,2018:110)。数据经济催生了监控资本主义(祖伯夫,2018),导致权力垄断,甚至导致权力去人性化。如今在(数字)地理学领域广受关注的经济学家肖莎娜·祖伯夫(Shoshana Zuboff)认为:
正如工业文明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而繁荣,并最终威胁到地球一样,一个由监控资本主义及其工具化权力塑造的
信息文明将以牺牲人类本性为代价而繁荣,从而威胁到我们的人性。……这是一种以人为食但非人为的暴政形式。……如同工具化蜂群一样,暴政就是政治的消灭。监控资本主义通过工具化权力来统治,这种权力如同暴君一样存在于人类之外,而它却矛盾地采取了人类的形式。(祖伯夫,2018:106,110) 社会科学认为,日常生活中日益增长的平台化是这些权力转变的核心,即通过数字平台交换信息、商品和服务的实践,包括数据流和算法对私人和公共互动的影响(Srnicek 2018, van Dijck et al. 2018, Zuboff 2018, Richardson 2020, Sadowski 2020)。批判性城市研究现已将这一现象称为“平台城市化”(Barns 2019, 2020)——因为平台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城市经济,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它表现为城市化进程(Graham 2020, Lee et al. 2020)。Jonathan Cinnamon (2017)运用 Nancy Fraser (2009)的正义概念——从而将不公平的经济分配与缺乏文化认同联系起来——研究了平台经济作为平台城市化的基础,如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球北方某些人群的社会参与:首先,行为数据和个人资料,以及从中获得的原始数据,都被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因此具有经济价值。然而,这些个人资料所基于的用户无法访问其数据。即 个人数据的非对称积累是一种经济价值资源的错误分配——一种分配不公的维度:“将人们与他们的数据分离 [
…
…
dots \ldots ] 显然阻碍了参与的平等,因此是不公正的”(Cinnamon 2017: 614)。其次,不公正的数据积累实践为另一种监控资本主义实践奠定了基础,即根据积累的数据对人进行分类和归类。鉴于算法分类实践在群体中的复制,这在承认方面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些实践会复制社会文化歧视甚至边缘化。正如 Young 等人 (2020) 所指出的那样,数据经济不仅复制了社会,而且复制了现有的全球不平等,因为数据景观对全球北方的英语、城市、富裕社会有不成比例的更大影响。在微观层面上,数字技术还在诱导新的(全景式的)自我控制和社会治理形式,直至由此导致国家侵入个人空间和“私人居室”(Datta 2020)。然而,目前也有后资本主义的平台未来愿景,Hannes Gerhardt (2020) 在其关于基于点对点互动的协作公共领域的想法中对此进行了探讨。
近年来,数字地理学研究日益关注数据(经济)对权力关系的影响,但对这一过程中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批判性(人文)地理学研究却依然匮乏(Del Casino 2016, McDui-Ra 和 Gulson 2019, Del Casino et al. 2020)。未来感十足但却日益频繁出现的半机械人、超人、机器人等人类-机器混合体的画像,凸显了重新协商和伦理、公平地构建社会-环境-技术关系的多种需求。德语世界可持续发展全球变化咨询委员会(WBGU,2019:8)认为,数字化带来了人机关系中界限模糊和滥用的风险。机器人技术日益取代人类劳动,导致对人类知识体系的重新评估(参见 WBGU 2019)。这些新的组合和参与者干预了现有的不平等轴线,这些轴线沿着社会建构的类别和等级制度——例如性别、阶级、种族和/或年龄——存在(Nast 2017)。
While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e of data (-economies) on power relations has crystallized as a central focus of recent digital-geographic work, a critical (human-)geographic 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s of robotic technologie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is process is demanded (Del Casino 2016, McDui-Ra and Gulson 2019, Del Casino et al. 2020). Portraits of futuristic-seeming, but increasingly manifesting human-machine hybrids in the forms of cyborgs, transhumans, and robots stand in contrast to diverse demands for a renegotiation and ethical and just design of society-environment-technology relationships. The WBGU (2019:8) sees in digitalization the danger of blurring boundaries and abus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machines. Robotic technologies are increasingly replacing human labor and leading to a reassessment of human knowledge systems (cf. WBGU 2019). These new assemblages and actants intervene in existing axes of inequality that exist along socially constructed categories and hierarchies - for example, of gender, class, ethnicity and/or age (Nast 2017).
此外,机器人技术正在改变人与环境的互动,例如在农业领域,这些变化已经显现,Del Casino 等人 (2020:609) 认为需要进行批判性整合研究:“地理学家需要研究和理论化机器人兴起如何重组对自然界的认知、观察、生产和干预方式,以及这种重组对政治、经济和环境正义的影响”。作者强调,环境监测也越来越多地被传感器、移动机器人平台和无人机等复杂、自主和联网的交互所取代,这些交互又结合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自动化 (Del Casino 等人 2020: 608)。 这带来新的知识生产、监控和控制形式,但也带来对“自然”和环境的感知,以及干预和控制的新方式。Bakker 和 Ritts (
2018
→
2018
→
2018 rarr 2018 \rightarrow 在本卷中) 明确指出,“更好的数据并不一定导致更好的 [环境] 治理”。
数字化推动并促进了“受控环境”的增加,例如研究实验室、日益受控的农业、人工创造的岛屿和雪景,以及城市消费和生产景观。正如 Lockhart 和 Marvin(2020)所述,这些环境中自动化、模拟和控制过程的努力越来越广泛。他们通过对三种不同程度(广度和强度)受控环境(植物温室、豪华酒店和大学研究实验室)的自动化过程的研究,揭示了在新生态系统和微气候中自动化可控性的逻辑、要求和局限性(Lockhart 和 Marvin 2020)。他们令人印象深刻地证明了这些看似封闭和受控的环境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密切而强烈的互动关系,并且政治因素对于理解它们的发展以及过滤和物质流的自动化及其局限性至关重要。
除对社会-技术-环境关系中新兴的、易变的和快速变化的主题进行研究外,最终,地理学知识在跨学科倡议中的转移和共同创造 是数字地理学家的核心任务。地理学家目前正积极参与
工作与零工经济的思辨。牛津互联网研究所马克·格雷厄姆团队参与制定了“公平工作原则”5 项(公平薪酬、公平条件、公平合同、公平管理、公平代表;见https://fair work/principles/),以促进零工经济领域的公平工作(另见平台中介护理工作领域:Schwiter 和 Steiner 2020 以及 Bauriedl 和 Strüver 2020)。多萝西娅·克莱妮和她在谢菲尔德大学的团队推动了“ICTD/ICT4D 社区伦理标准”的发展(Dearden 和 Kleine 2019)。在教学方法发展领域,德语地区数字地理学家们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为空间公民身份(Gryl 和 Jekel 2012)提出了具有方向意义的建议——这一视角希望让学习者在科技社会空间的集体共同创造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讨论了一种在数字文化中构建新的自主性的建设性方法(参见 Dorsch 和 Kanwischer 2019。Dorsch 和 Kanwischer 2020
→
→
rarr \rightarrow 本书)。
正如我们已经提到的,COVID-19 大流行并没有造成数字化领域先前已经存在的核心挑战,但它确实最近使这些挑战更加突出(Kligler-Vilenchik 和 Literat 2020,RoseRedwood 等人 2020)。我们认为,必须迫切、积极和全面地抓住这一机遇,以实现社会生态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技术-环境互动模式。因为数字化的加速、规模和日益脱离人类控制和可控性,将社会-技术-环境关系中的权力(谈判)问题置于中心位置,并使其成为 21 世纪人类未来最关键的问题。
参考文献
Ash, J., Kitchin, R. & Leszczynski, A. (2018): 数字转向,数字地理?人文地理学进展,42, 25-43。 Ash, J., Kitchin, R. & Leszczynski, A. (2019): 数字地理学导论。载于:Ash, J., Kitchin, R. & Leszczynski, A. (eds.): 数字地理学。伦敦:SAGE,1-10(预印本)。 Bakrer, K. & Ritts, M. (2018): 智能地球:元评价及其对环境治理的影响。全球环境变化,52, 201-211。 Barad, K. (2003): 后人文行为:对物质如何成为物质的理解。文化与社会女性期刊,28, 801-831。
RRes, S. (2019): 协商平台转型:从参与式数字生态系统到日常生活基础设施。地理学指南,13,1-13 Barns, S. (2020): 平台城市主义。新加坡:帕尔格雷夫。
BAURIEDL, S. (2009): 地理空间理论的推动力,为了对空间和尺度进行批判性话语研究。在:Glasze, G. & Mattissek, A. (Hg.): 话语与空间手册。人文地理学以及社会和文化空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比勒费尔德:转录出版社,219-233。 Bauriedl, S. & Strüver, A. (2020): 平台城市主义:技术资本主义对公共和私人空间的生产。城市规划,5,267-276。 BElina, B. (2013): 空间。关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基础的探讨,明斯特:西法利亚蒸汽船。 Bork-Hüffer, T., Mahlknecht, B. & Kaufmann, K. (2020a): 学校中的(网络)欺凌,当欺凌跨越混淆的空间。儿童地理。 BoRK-HÜFFER, T, MAHLKNECHT, B. & MARKL, A. (2020)。集体意识在和通过 cON/FFla--物质聊天中 6,131-170。 Cadman, L. (2009): 非表征理论/非表征地理学。在:Kitchin, R. & Thrift, N. (eds.): 人文地理学国际百科全书。牛津:爱思唯尔 456-463。 Cinnamon, J. (2017): 监控资本主义中的社会不公正。监控与社会,15,609625。
Cockayne, D., Leszczynski, A. & Zook, M. (2017): #HotForBots:性、非人类和数字化媒介的亲密接触空间。环境与规划 D:社会与空间,35,1115-1133。 Cockayne, D. G. & Richardson, L. (2017): 酷儿化代码/空间:社会性代码与数字技术的共同建构。性别、场所与文化,24,1642-1658。 Dafia, A. (2018): 后殖民城市化中的数字转向:印度 100 个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公民身份。英国地理学家学会学报,43,405-419。
VD-19。人文地理对话,10,234-237。 Dearden, A. & Kleine, D. (2019): ICTD/ICT4D 社区的伦理标准:参与式流程和共同创建的文件。第十届国际会议论文集伡编号:38,1-15 [在线]。网址:https://dl.acm.org/doi/10.1145/3287098.3287134 。 Del Casino, V.J. (2016): 社会地理学 II:机器人。人文地理进展,40,846855 Del Casino, V. J., House-Peters, L., Crampton, J. W. & Gerhardt, H. (2020): 机器人的社会生活:算法、治理和主权的政治。反地理,52,605-618。 Dirksmeier, P., Helbrecht, I. & Mackrodt, U. (2014): 情境场所:重新思考超级多元化城市空间中跨文化互动地理。地理学纪事:B 辑,人文地理,96,299-312。 Dorsch, C. & KaNWisCHER, D. (2019): 地理教师教育中以自主性为导向的教育——电子作品集的潜力。地理教学杂志,47, 98-116。 Dorsch, C. & KanwischER, D. (2020): 数字化文化中的自主性——地理教育和“空间公民身份”。社会科学教学杂志,11, 23-40。 Ecker, Y., Rowek, M. & A. Strüver(即将发表):按需护理:基于平台的护理工作中的性别规范劳动和空间结构。载于:Altenried, M., Dück, J. & WAllis, M.(编):平台资本主义与社会再生产危机。明斯特:西法伦蒸汽船。 Elwood, S. (2010): 跳出框框思考:在人文地理学中运用批判性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实践和政治。地理指南针,4, 45-60。
数字地理:
新地理学、场所媒体和数字时代地理学的场所
马克·博克勒
像地理网、新地理学、地理媒体、地理社交网络、志愿者地理信息、地理浏览和增强地理学这样的新概念表明:随着 Web 2.0 技术的出现,地理信息的处理和地理知识的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期特刊将从地理学的角度讨论数字媒体变革带来的一些挑战。 在人类学专著中,“到达故事”确保了民族志学家的习惯。同时,通过描述到达和进入异域文化,也证明了其可信度和真实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地图在地域学中承担了这一功能——而且更多的是隐含和未言明的。它具有真实性证书的作用,向读者传达作者的信息:“我是一个真正的地理学家,我亲眼所见”(参见 Wardenga 2010)。最迟在数字媒体普及和商业化地图之后,这种隐含的地理学身份构成要素受到了威胁。“谷歌到此一游”是数字世界探索的口号,谷歌不仅走遍了世界各地,而且早已测量了像大峡谷这样的景观(参见图 1)。不仅如此,通过开放接口,谷歌邀请所有互联网用户进一步发展、评论、个性化地图,最终设计自己的地图和自己生活的地图。
delns durch digitale Medien ist dieser heimliche Baustein geographischer Identität bedroht. “Google was here” ist der Leitspruch der digitalen Welterkundung, und Google war nicht nur auf den Straßen dieser Welt, sondern hat längst auch Landschaften wie den Grand Canyon vermessen (vgl. Abb. 1). Damit nicht genug. Ube eine offene Schnittstelle hat Google alle Internetnutzer dazu eingeladen, die kartographierte Welt weiterzuentwickeln, zu kommentieren, zu personalisieren und letztlich eigene Karten und Karten des eigenen Lebens zu entwerfen.“新地理学”,正如 Andrew Turner(2006,第 3 页)首次提出的那样,“由各种技术和工具组成,这些技术和工具超出了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使每个人都能独立创建自己的地图,与朋友和熟人分享空间信息,并促进地点知识和地理知识的传播。最后,新地理学很有趣。”
一种“新地理学”,它可以带来乐趣并有助于增加和传播地理知识,而无需经过科学验证?学术地理学界最初以疏离和贬低的态度对待这些新地理学家,这不足为奇。新地理学家被贬低为业余地理学家和“公民传感器”,他们虽然可以记录坐标,但却无法赋予这些坐标任何意义。无论如何,人们都不愿承认这些新生事物具有合格地理学家的地位,充其量,他们被视为自愿提供的(非预期)地理数据的提供者。
信息(自愿提供的地理信息)被容忍(Goodchild 2007)。直到最近,人们才试图将“新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新的子学科“带回家”(Wilson & Graham 2013)。然而,本文采取了另一种方法,建议将“新地理学”理解为社会全面数字化的一部分,由于其空间关系,它作为特定地理对象,适合于尚未发展起来的“数字地理学”。在介绍了这种“新地理学”的一些经验性构成要素之后,本文将以推测性的方式探讨,数字媒体的影响可能会如何改变场所、空间以及地理学的科学实践。 “新地理学真有趣”;新地理学的构成要素
“新地理学”时期可能持续时间很短,始于 2004 年。十年前的十月,Tim
O
O
O O Reilly 举办了第一届 Web 2.0 大会,并以富有远见的方式勾勒出社会数字化的一些社会技术要素。同年,谷歌地图、开放街图、Facebook、Flickr 上线,随后不久 YouTube 也上线了。在德国,2004 年标志着固定和移动宽带互联网接入的全面普及。2004 年,苹果启动了秘密的“紫色项目”,两年半后推出了 iPhone 和“应用程序” 应出现新的信息和沟通实践。2012 年,全球已售出
1
,
7
Mrd
1
,
7
Mrd
1,7Mrd 1,7 \mathrm{Mrd} 部手机,其中近一半是智能手机。在极短的时间内,O'Reilly 对硅谷科技行业的某些要求已得到实现:“设计易于被黑客入侵”,“参与式架构”,“软件超越单一设备”(苹果和 iOS)。这里仅暗示的这些社会技术发展促进了“新地理”的出现,其构成要素可归类为五个部分。
首先,新地理学以“参与式架构”为特征。Web 2.0 的参与式基本结构曾短暂地与民主化希望联系在一起,这种希望并非直到国家监控机构为人所知或埃及“Facebook 革命”后威权结构的重建之后才破灭。在最初几年中,地图制作也在“反地图绘制”或“人民地理学”等名称下进行,其平台为“Platial”。现在,“Platial”已停止服务,新地理学的民主化承诺被认为是具有问题的误导(Haklay 2013)。尽管如此,谷歌地图 API(一种开放的编程接口,其他程序可以通过它连接到软件系统——“为黑客设计”)的提供,使活跃的地理学家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不仅私人制作和公开发布地图和所谓的“地图混搭”,而且将与位置相关的信息分配给数据集(地理标记)也已成为一种数字日常生活实践:维基百科条目、地理编码的推文和照片、酒店和餐厅评价、开放街道地图、记录跑步路线的跑步应用程序,以及所有搜索查询的自动定位。参与式架构并没有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减少。 地理参照并非全球均匀分布,就像互联网的普及一样(参见
A
b
b
.2
A
b
b
.2
Abb.2 A b b .2 )。但是,这种“新地理学”的社会技术基础结构并不会因此而改变:新地理学是一个众包的、用户生成的、协作的,有时甚至是表演性的过程。
其次,新地理学建立在“位置感知”技术设备日益普及和小型化,这些设备通常被统称为“地理媒体”的基础上。一方面,这指的是“地理网络”,即所有通过坐标对地球表面位置进行标记的在线内容的总和。然而,在狭义上,地理媒体指的是将移动互联网接入与“定位技术”相结合的“位置媒体”(locative media),例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通过 GPS 传感器、WiFi、移动蜂窝三角定位、RFID(射频识别)或 NFC(近场通信)的自动定位,地理标记的过程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地理网络需要手动为特定信息分配位置。位置媒体则会自动化这个过程,例如发送带有地理编码的推文。
图 2:按绝对数量(字段大小)和人口百分比互联网普及率对全球互联网使用情况的树状图, 所有互联网用户超过 600 万的国家(2012 年)。图表:M. Boeckler
由于本地媒体在技术上不受地点限制,因此基于位置的内容制作变得移动化。因此,未来各种形式的“互联可穿戴设备”将参与地理网的扩展:眼镜、手表、手镯、服装等。新地理学家不再“上线”,而是“行走”在线,随时随地。“旧地理学”不仅倾向于定居并静态地看待地点,而且在获取地理知识方面也始终依赖于固定位置的数据处理和表示过程。相比之下,新地理学是移动的、动态的和互联的。基于位置的信息不仅是在移动中创建的,而且也是在移动中查询的。
第三,“新地理学”之所以不断变化,也是因为 Web 2.0 带来了对某些以前几乎没有经济价值的数据集的垄断访问权的激烈竞争。谷歌及其强大的搜索算法赢得了对一般信息(是什么?)的争夺。数字身份(是谁?)暂时掌握在 Facebook(和 NSA)手中。地理数据的商品化(在哪里?)仍在进行中。例如,从 2009 年开始,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试图整合本地媒体和社交网络,以收集和销售基于地理编码的移动模式的新地理数据。因此,新的战略侧重于空间定位和游戏化——例如谷歌最近的产品“Waze”(社交导航)和“Ingress”(移动城市游戏)——因为使用这些平台必然需要发布地理坐标。为什么收集多样化的位置信息对谷歌如此重要?如果对一切事物的持续定位将成为“物联网”的核心特征,那么这张“位置感知的未来”地图可能会像 Windows 之于 PC 那样发挥作用。谷歌地图将成为我们互联数字未来的操作系统(Fisher 2013)。
谷歌为什么如此重视持续收集各种位置信息?如果对万物进行持续定位将成为“物联网”的核心特征,那么这张“位置感知的未来”地图的作用,可能会如同 Windows 之于 PC 一样。谷歌地图将成为我们互联数字未来的操作系统(Fisher 2013)。
第四,新地理学与对行动的新理解相关联,因为算法化——作为继习惯化和机械化之后最新的社会技术化形式(Rammert 2007)——使得将人类实践从身体转移到数字设备成为可能。行动越来越多地作为“分布式实践”发生在人和设备之间。记忆、计算、空间定位、友谊、偏好、品味早已成为软件应用程序的一部分。“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三十年来一直在讨论这一立场(Latour 2005)。如今,欧盟本身也面临着在数字世界中重新配置行动者的挑战,并以开放的态度发问“在计算时代,成为人类意味着什么?”和“在一个人工制品成为行动者的世界里,我们如何认可和分配责任?” (EU 2014)。
在这个充斥着文物变成参与者的世界里,“智能冰箱”(例如三星 RF4289)不仅通过 Wi-Fi 将冰箱内容与数字笔记应用“Evernote”同步,还提示保质期,根据冰箱内容提供菜单建议,并发送垃圾邮件(作为被黑客控制的僵尸网络的一部分)。“智能”已不再仅仅指“手机”和“冰箱”。“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工厂”、“智慧电网”、“智慧管道”等等也变得聪明起来。随着 2013 年 9 月向 IPv6 互联网协议的过渡,用于识别网络中通信设备的地址空间扩展到地球上每 70 亿人 48 万亿个地址。这个“物联网”使得每个元素都能明确识别,并让这些元素能够自行相互通信。简而言之,新地理学也由大量的非人类地理学家进行,这些地理学家作为传感器,自动记录、处理和呈现地理数据。
第五,随着分布式实践的增加,自我技术也为人类参与者提供了新的差异化选择。这些自我地理至少有两方面:一是通过社交网络进行战略性分布,以获得优先的信息、咨询和支持;二是特定类型的社会技术分布,即将某些个人任务外包给算法。著名的例子包括“算法交易”,其中算法在高频交易中自动执行证券的买卖,以及“量化自我”运动中的自我地理。通过“自我追踪”、“身体数据和生活黑客”,旨在实现“通过数字了解自我”(http://quantifiedself.com/ ),其中不仅持续监测身体机能,以计算最佳
生物节律不仅能够实现日常生活的有效规划,还可以记录习惯,并有针对性地激励人们克服低效的常规。索尼公司将“智能手环”(“Smartband”)与“Lifelog”应用程序相结合进行营销,这表明量化自我早已成为一种大众现象:“它会计算你的步数和卡路里消耗量。为了让你早上精力充沛地开始新的一天,智能手环会在最佳起床时间叫醒你”(索尼,2014 年)。新地理学由越来越多、越来越个性化的人机关联构成——只需稍作调整,地理学就变成了自我地理学(Egographie)。
数字地理与网络化的场所性
地理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令人愉悦的模糊概念。尽管存在相互竞争的定义之间的矛盾,但地理学的真正研究对象似乎仍然是地球(Geo)及其景观和地点。这种地球与地点的关系通常被称为空间,空间既可以是自然和人为要素的物质排列,也可以是其象征意义上的空间(参见 Gebhardt 等人,2011:11)。借助“地理参照”的新地理实践,这两个地理空间又重新融合在一起(参见图 3)。为此,“数字地理”这一概念作为对普遍存在的二元空间观念的反驳,是一个悖论性的概念,因为它本身也基于一种基本的二元性——但并非在空间意义上。
从媒体理论的角度来看,人们常常区分媒体作为信息载体和传播形式,并由此确立了一种双重空间:媒体的空间与媒体性的空间相对立(Günzel 2013)。电影和电影银幕,明暗交替;智能手机和智能手机屏幕的内容。然而,这种分析性区分可以追溯到计算机时代的早期,当时人们认为存在一个所谓的真实空间和一个与物质现实无关的网络空间之间的差异。
一种二元性,早已让位于这样一种认识:数字维度已成为单一空间现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数字地理学”的出发点因此并非空间观念,而是对数字本身的概念化(Horst & Miller 2012)。这里,数字的三个维度很重要:
物质性。数字是物质的,在本体论上与其他可感知的事物并无不同。比特(二进制数字),由 0 和 1 组成的二进制数字,构成了数字技术的基石。它们只以物质形式存在和发挥作用——无论是打孔卡上的孔,还是通过电缆传输的光信号。最好称之为数字材料,它们以不同的形式作为技术而变得可感知。
图 3:空间到空间。“Spacefon”从 1996 年起是加纳最早的移动电话运营商之一。照片:M. Boeckler
技术。因此,数字可以理解为一种技术,它产生和利用二进制状态,与设备协同作用于人和物,执行任务并产生可见的实践。
抽象的符号系统。如果通过引入二进制代码将异构元素和过程归结为相同的根本结构,那么使用抽象的符号系统可以实现时空分离和社会的加速分化。逻辑很简单。可以归结为相同的事物越多,就能产生越多的差异。
数字的特殊效用在于,一个简单的准地理实践,例如在任意大城市中的任意咖啡馆发送一个经地理编码的推文,声明该咖啡馆特别舒适,以新的方式联系了三个不同的空间维度。首先,推文的地理参照基于明确识别一个地点(<meta name=,geo.position" content=,50.119524, 8.648625"
>
>
> > )的欧几里得坐标系统。一个被视为绝对的几何空间是地理参照实践(定位)的起点。其次,拓扑结构化的空间
将连接性应用于数字物质层面和社会关系层面。推文被分解成单个数据包,作为信号通过数千公里外的服务器传输到我社交网络中那些阅读设备的屏幕上(联网)。第三,推文将地点作为抽象的地理坐标进行象征性加载。这种对地点的处理方式被视为意义的赋予,永久地存储在地理网络的档案中,作为与地点相关的知识(使用)。
定位、联网和使用的相关实践将空间的多维性简化为一种特定的联网空间互动形式,称为“网络局部性”(Gordon & de Souza e Silva 2011)。因为“地方性”在语言学上表示地点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可以——虽然有点笨拙,但确实贴切——称之为“联网的地方性”。这种数字空间互动方式的特别之处在于,地点在其象征维度上始终与作为物理物质空间的地点相吻合,因此——至少在理论上——地理学(再次)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空间理解。
数字地理学作为(未来)的科学实践
数字媒体如何促成空间和场所的社会技术重组?作为新的研究领域,新地理学如何影响“数字地理学”的科学实践?
新地理学伴随着制图学的显著繁荣。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地图并非客体而是实践活动,即使是模拟地图的使用也并非指向客观现实。如今,所有新地理学家都参与到地图实践中,参与到地图所代表数据的采集、管理和进一步传播等步骤中。
但是,当从模拟使用过渡到主要导航使用时,地图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地图是否会
变得多余?毕竟,无需地图表示的空间导航是完全可以想象的。谷歌在加州测试的 25 辆自动驾驶汽车,迄今为止已安全行驶近百万公里,但这并非人工智能应用的飞跃。自动驾驶算法仅仅是在先前已行驶过并通过无数传感器精确测量的空间中进行导航(Fisher 2013)。这种运动——1.1 不再依赖任何地图表示,而是以数字物质的形式存储在服务器农场中,并作为数字技术在上下文中得到应用。
2012 年,全球每天产生 2.5 艾字节
(
2
,
5
×
10
18
2
,
5
×
10
18
(2,5xx10^(18):} \left(2,5 \times 10^{18}\right. 的数据,而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犹他州数据中心拥有的一个泽它字节
(
10
24
)
10
24
(10^(24)) \left(10^{24}\right) 数据。这三
谷歌想要拍摄的数万亿张照片,以便用 Google 地图完整地描绘世界,相比之下显得微不足道。大数据无处不在,既是恶魔又是承诺。“数据驱动的业务”被企业视为未来几年最重要的 IT 趋势。人们会尽可能地收集数据,利用复杂的算法寻找特定信息并生成新信息。尤其是在传染病传播方面,像“Google 关联”生成的“流感趋势”等大数据系统已证明非常有用(http://www.google.org/ flutrends/)。对仇恨言论和种族主义推文的地理分布进行可视化展示,也能引发有益的社会讨论(参见
A
b
b
.4
A
b
b
.4
Abb.4 A b b .4 )。
数据收集狂潮的另一面,在 2013 年曝光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系统中显现出来。大规模监控再次凸显了数字作为政治技术,将改变西方民主国家的政治结构。但是,大数据如何改变(社会)科学实践?以下两个例子:
数据挖掘。理性时代下的经典科学,曾对世界中可衡量的经验联系提出假设,并随后进行方法论检验。在大数据时代,首先,不再需要猜测;其次,也不需要因果联系。口号“数据驱动”完美地表达了原始朴素实证主义的回归。数据不再被收集,而是被“挖掘”(数据挖掘)。
如果两个不相干的特征之间的联系被证明具有预测上的稳健性,那么利用这些参数,就能对某些事件的进展做出可靠的预测。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谷歌相关性”(Google Correlate)中高度相关的联系——例如,“减肥”和“出租房屋”的搜索查询(参见图 5)。
时态性。大数据改变了我们获取过去和未来的方式。如果将来所有过去的数字现实都能被存储和重新呈现,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未来的走向,那么人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当下的事件性上。为什么还要继续使用汇总的年度数据或进行关于过去经历的访谈?在一个全面互联的未来当下,没有理由不使用“实时数据”进行科学表达。谷歌和国家安全局现在已经可以做到这一点。毫无疑问,印刷纸张将不再适合作为科学论文的表达媒介。
图 5:Google Correlate。强有力的关联性,存在于(不相关的)搜索请求之间(例如,“减肥”和“出租房屋”)。 来源:ww.google.com/trends/correlate/searche
=
=
= = losing + weight&
e
=
e
=
e= e=
houses + for + rent&
t
=
t
=
t= t= weekly&
p
=
u
s
#
p
=
u
s
#
p=us# p=u s \# (谷歌已于 2019 年 12 月停止提供“Google Correlate”服务)。
结论
移动地理媒体的传播和应用正在从根本上重新配置场所和空间作为地理对象的意义。将场所转变为“互联的场所性”的新地理转变主要由
文化研究和媒体理论进行了探讨(Buschauer & Wills 2013;Döring & Thielmann 2009)。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在这些地理媒体和媒体场所的时空互动关系中将处于何种地位,还有待观察。挑战巨大。但是,这种“数字地理学”的潜力更大,而且随着每一次新的数字创新浪潮,出现的新问题几乎难以估量。一个特点现在已经显而易见。 “新地理学”将永远保持新鲜。就像电脑软件的测试版一样,它总是不完善,处于持续的预备状态,是处于不断变化的地理学的测试版。充其量只能从推测的角度来把握,并且存在这样的风险,即关于“新地理学”的所有著作,在出版时就已经成为关于“旧地理学”的文字。
文献
Buschauer,R.和 Willis,K.S.(2013)。定位媒体:媒介性与空间性。比勒费尔德:转录。 Döring,J.和 Thielmann,T.(主编)(2009)。媒体地理学:理论、分析和讨论。比勒费尔德:转录。 欧盟 (2014)。在一个超连接时代为人。https://digital-strategy.ec.europa.eu/en/events 人在超连接时代。参见:弗洛里迪,L. (主编) (2015)。在线生活宣言。在一个超连接时代为人。施普林格。https://www.springer.com/de/book/9783319040929 ,访问日期:2014 年 2 月 14 日。 Fisher; A. (2013)。谷歌的全球统治蓝图。纽约时报,2013 年 12 月 11 日。Gebhardt, H., Glawser, R., Radtke, U. 和 Reuber, P. (2011)。地理学:物理地理和人文地理。海德堡:Spektrum 学术出版社。 Goodchild, M.F. (2007)。公民作为传感器:志愿地理世界。载于:GeoJournal 卷 69 第 4 期,第 211-221 页。 Gordon, E. 和 De Souza e Silva, A. (2011)。网络位置:为什么位置在网络世界中很重要。奇切斯特:Wiley-Blackwell。 Winzel, S. (2013)。空间导向的媒体文化史。载于:Buschauer, R. 和 Willis, K. S. (主编)。定位媒体。媒体性和空间性。比勒费尔德:Transcript,第 105-120 页。
Haklay, M. (2013)。新地理学和民主化的错觉。载于:环境与规划 A,卷 45 第 1 期,第 55-69 页。 Horst, H. 和 Miller, D. (主编) (2012)。数字人类学。伦敦:Berg。 国际电信联盟 (ITU) (2014):衡量信息社会,http://www.itu.int/en/ITU-D/Statistics/Pages/stat/defaulta aspx。访问日期:2014 年 2 月 4 日。 Latour, B. (2005)。重组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导论。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 Rammert, W. (2007). 技术-行动-知识。维斯巴登:Vs 出版社。 Sony (2014)。Smartband - Life Log。http://www.sonymobile.com/de/products/smartwear/ 。访问日期:2014 年 2 月 14 日。
Turner, A. (2006)。新地理学导论。加利福尼亚州塞巴斯托波尔:O’Reilly Media 出版社。 Wardenga, U. (2010)。“必须亲眼所见!”关于地理学家习惯的形成和影响。2010 年夏季学期美因茨大学地理学研讨会上的演讲。 Wilson, M. W. 和 Graham, M. (2013)。新地理学的定位。载于:《环境与规划 A》45(1),第 3-9 页。
摘要:新地理学标志着地理学新时代的到来,其特征是协作生成的地理信息无限增殖。本文讨论了新地理学面临的一些挑战,并提出了一种学科视角,从“数字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些数字化空间化的社会实践。
Marc Boeckler 教授博士,歌德大学法兰克福人文地理研究所,Theodor-W.-Adorno-Platz 6, 60323 法兰克福,boeckler@uni-frankfurt.de ,研究领域/研究重点:经济地理学、全球化研究、科学技术研究
新地图,新地理:数字时代的全球视野
Georg Glasze
世界的图像,尤其是地图,在构建和传达基本的认知和解释系统,也就是比喻意义上的世界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
1
^(1) { }^{1} 地图的证据效应,即其表面上的显而易见性,导致它们常常比文本更被解读为“真实”的,也就是说,被解读为特定现实的图像。 地图的建立作为一门科学,也与能够创造越来越完美的地球图像的观念密切相关。
2
2
^(2) { }^{2}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地图学的“图像”这一概念被批判为现代主义的神话。这种以社会和文化科学为导向的批判性地图学研究强调,地图总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技术背景中。这种背景决定了哪些世界图像被创造出来,哪些没有被创造出来。因此,地图,或者更广泛地说,地图背后的地理信息,不仅仅是世界的图像,更是世界观的(再)生产者。最近的研究进一步表明,[|30] 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的技术和实践不仅塑造了世界的图像,也塑造了我们的物理生活世界。
然而,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地图的“图像”这一概念受到了批评,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神话。这种社会文化取向的批判性地图学研究强调,地图的产生始终处于特定的社会技术环境之中。这决定了哪些世界图像被构建,哪些被忽略。因此,地图,或者更广泛地说,其背后的地理信息,并非只是对世界的简单描绘,而是世界观的(再)生产者。最新的研究进一步表明,[|30] 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的技术与实践不仅塑造了对世界的认知,也塑造了我们的物质生活环境。
以下将首先介绍社会文化视角下对地图和地理信息的解读方法。随后,将描述 20 世纪和 21 世纪制图学及整个地理信息领域中重要的社会技术转型要素,最后讨论在数字时代,所谓的“新制图学”和“新地理学”中正在形成的哪些世界观。
1 见 Christoph Markschies 等,前言,载:同上(编),世界图景地图集,柏林 2011 年,第 XIV 页。 2 见 Bruno Schelhaas/Ute Wardenga,《将远征的成果展现给世人——或:如何利用地图展现世界》,载:Christian Berndt/Robert Putz(编),文化地理学。文化转向后对空间和时间的研究,比勒费尔德 2007 年,第 143-166 页。 3 欲了解德语讨论的入门介绍,请参阅 Georg Glasze,《批判性制图学》,载:《地理杂志》,97(2009) 4,第 181-191 页。
地图之外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批判制图学”的口号下,发展了一种社会和文化科学的制图学研究,它研究了制图学和地图的社会嵌入以及制图学对于特定世界观(再)生产的重要性。最近,制图和用图的实践、惯例和技术以及这些实践如何在世界上发挥作用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地理学家和制图历史学家布莱恩·哈雷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努力,不将历史地图简单地解释为历史情境的图像,而是将其视为必须在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理解的文件。在他 1989 年发表的最著名的文章“解构地图”中,哈雷指出了特定社会结构对地图制作方式的影响:“君主、政府部门、国家机构、教会都出于自身目的启动了测绘计划。”他还谈到了“制图过程”的“内在力量”。哈雷在这里受到了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和雅克·德里达著作的启发,并强调地图不可避免地总是呈现出某种世界图像,从而制造出某些(社会)现实——并隐瞒其他可能的现实。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哈利建议分析类似于文本的地图。在此过程中,应从地图设计的规律中推断出制图的隐含规则:概括化过程中哪些内容被突出,哪些内容未被展现?使用了哪些名称?划定了哪些界限?哪些地点被置于地图中心?例如,三维地球是如何投射到二维地图上的,是保角还是保面积?哈利将民族中心主义原则——即自己所在位置被置于地图中心——识别为制图的规律和话语规则。
7
7
^(7) { }^{7} 现代欧洲制图学产生规范化、欧洲中心的地图并非偶然。
作为另一条规则,哈利描述了“社会秩序规则”。8 他假设地图隐含地再现了其产生背景的社会秩序原则:“制图者经常像绘制地形一样,同样热心地记录封建主义的轮廓、宗教等级的轮廓或社会阶层阶梯的步骤。”
4 参见布莱恩·哈利,《解构地图》,载:《地图学杂志》,第 26 卷(1989)第 2 期,第 1-20 页;对于以下引自德语版的引文,请参见同著,《解构地图》,载:《建筑学》,第 5 期(2004)第 11-13 期,第 4-19 页 5 载., 第 16 页 6 载., 第 17 页
7
Ebd., S.
9
f.
8
Ebd. S.
10
7
Ebd., S.
9
f.
8
Ebd. S.
10
{:[7," Ebd., S. "9" f. "],[8," Ebd. S. "10]:} \begin{array}{ll}7 & \text { Ebd., S. } 9 \text { f. } \\ 8 & \text { Ebd. S. } 10\end{array} 8 载., 第 10 页 . “在物理和人类环境中”。地图因此重现了某些社会现实。完全按照话语分析的思路,哈利认为,这些实践并非基于制图师或制图员的明确决定,而是最终不自觉地再现了社会的常识——换句话说,话语规则。[|31]
这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例如,德国的地形图通过符号突出显示基督教教堂。然而,其他宗教建筑并没有用符号来表示,因此通常在地图上被“隐瞒”。目前,德国的官方地图集上还没有犹太教堂或清真寺的符号——按照哈利的观点,这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秩序(在这种情况下是“宗教等级”)的结果。10
继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在社会和文化科学地图学研究的基础上,英语社会和文化地理学领域发展了一种研究思路,这种思路更加关注地图“之前和之后”的过程——超越地图(beyond the map)。这些研究从社会科学的科学技术研究中汲取了许多启示。研究的重点是制作和使用地图的实践、规范和技术。
社会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展示了自近代以来,地图在欧洲权力中心生产科学知识以及权威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是如何被用来“在世界上工作”的。拉图尔阐述了地图学的理论方法以及测绘技术和仪器(如六分仪)如何与贸易的学科实践(例如,水手探索、记录和确保空间信息所使用的标准化技术)相互作用,从而使系统地收集偏远地区的信息成为可能。因此,地图为国际贸易、领土扩张和全球殖民创造了先决条件。
因此,社会科学的科学与技术研究提供了一种概念视角,使我们能够阐明传统印刷制图学以及较新的地理信息数字处理和呈现实践、技术和惯例如何在世界上发挥作用并改变世界。
14
14
^(14) { }^{14}
9 同上。 10 参阅 G. Glasze(注 3)。 11 参阅 Bruno Latour,《行动中的科学》,马萨诸塞州剑桥,1987 年;同上,《不变移动的物流》,载于:Jörg Döring/Tristan Thielmann(编),《媒体地理学》,比勒费尔德,2009 年,第 111-144 页。
12 Rob Kitchin/Chris Perkins/Martin Dodge,《思考地图》,载于:同上(编),《重新思考地图:制图理论的新前沿》,伦敦-纽约,2009 年,第 14 页。 13 参阅 B. Latour(注 11)。 14 参阅 Christian Bittner/Georg Glasze/Cate Turk,《追踪偶然性:分析 Web 2.0 地图集中的政治因素》,载于:《地理期刊》,78(2013)6,第 935-948 页。
卫星遥感
随着航空和摄影技术的发展,最初由热气球和飞机,20 世纪又由卫星拍摄的地球图像,开启了地球表面(重新)呈现的新时代。
15
15
^(15) { }^{15} 尽管从鸟瞰角度进行空间(重新)呈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但当时的制图通常依赖于想象和数学构建。
早期,西方民族国家利用这些新技术并支持其发展。例如,法国军队早在 1794 年就首次使用了侦察气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方推动了航空摄影的发展,这种技术至今仍用于各种间谍活动。航空摄影为技术发达的国家带来了新的勘探可能性,并至今仍对其他国家的主权构成挑战。
16
16
^(16) { }^{16}
20 世纪中叶以来,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最初主要由美国和苏联政府推动。1957 年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人造地球卫星 1 号”[132]标志着遥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为该卫星的接受以及美国政府及其他政府的缺席抗议为宇宙空间自由飞越权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所谓的“开放天空原则”。仅仅两年后,1959 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向太空发射了第一颗间谍卫星。
17
17
^(17) { }^{17}
卫星遥感改变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首先,全景、无垠的地球表面图像挑战了领土主权的概念。
18
Ob
18
Ob
^(18)Ob { }^{18} \mathrm{Ob} 庆祝这是一个“全球透明”的时代
"19
"19
^(""19 ") { }^{\text {"19 }} 或视为少数人监控全球所有区域的时代,这取决于(地缘)政治立场。利用遥感技术,遥远的观察者能够获取比观察区域的参与者更多的地理信息。这尤其重要,因为最重要的组织
参见沃尔夫冈·萨克斯,《卫星视角:蓝色星球的象征及其对科学的影响》,载于因戈·布劳恩/贝恩瓦尔德·约尔格斯(主编),《无界技术》,法兰克福/美因茨,1994 年,第 318 页 16 见 丹尼斯·E·科斯格罗夫/威廉·L·福克斯,《摄影与飞行》,伦敦 2010 年。 17 见沃尔特·A·麦克杜格尔,《天堂与大地:太空时代的政治史》,纽约 1985 年。 18 见巴尼·沃夫,《推翻来自上方的视角:批判性社会分析卫星中心主义》,载于:丽莎·帕克斯/詹姆斯·施沃奇(主编),《回到地球:卫星技术、产业和文化》,新不伦瑞克 2012 年,第 42-60 页。 19 见约翰·C·贝克/雷·A·威廉姆森/凯文·M·奥康奈尔,《导论》,载于:同上(主编),《商业观测卫星:全球透明度的领先地位》,圣莫尼卡 2001 年,第 1-11 页。 卫星产业至今仍在全球北部的少数几个国家扎根。
20
20
^(20) { }^{20}
其次,从宇宙中获取图像促进了人们对地球作为有限但无限的人类家园的观念:卫星和登月任务拍摄的地球——一个闪耀的蓝色星球,在无尽宇宙的黑暗中——已成为跨国全球环保运动的一个重要象征。
21
21
^(21) { }^{21}
冷战结束后,卫星图像数据的可用性加速增长:美国和苏联/俄罗斯政府释放了大量数据供民用。美国逐步取消了对商业卫星产业的限制。美国供应商与例如法国和加拿大的卫星图像供应商之间形成了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局面。
22
22
^(22) { }^{22} 如今,卫星图像数据已成为快速增长的数字地理参考数据(地理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地理:GIS、GPS 和地理网络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模拟印刷制图迅速且全面地被数字制图,最终被地理信息系统(GIS)取代。后者使能够以计算机辅助方式捕获、存储、分析和呈现地理数据。因此,地图不再处于中心地位,它变成了数字地理信息的呈现形式。
23
23
^(23) { }^{23} GIS 已被并正在被用于各种目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国家和科学制图的既定组织之外:市场调研公司利用 GIS 进行地点分析,警察使用 GIS 进行犯罪数据空间分析,城市和乡镇将其用于土地利用规划。最后,军队,特别是美国军队,一直是 GIS 技术发展的重要使用者和支持者。
24
24
^(24) { }^{24} GIS 已经取代了旧的拓扑地图,作为军事行动的基础 - [|33] 解决,GIS 中的虚拟 3D 地形模型能够精确导航军事装备。
美国军队也是在发展另一项社会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参与者,这项创新对于转变
参见劳拉·库尔根,《远距离特写:地图、技术与政治》,剑桥,马萨诸塞州-伦敦,2013 年,第 39 页及以下。 21 见 Denis E. Cosgrove, 太阳之眼。西方想象中地球的制图谱系,巴尔的摩,2001 年,第 262 页以下。 22 见 J.C. Baker/R.A. Williamson/K.M. O’Connell(注 19)。 23 见 Daniel Sui/Richard Morrill,计算机与地理学。从自动化地理学到数字地球,载于:Stanley D. Brunn/Susan L. Cutter/James W. Harrington(编),地理学与技术,多德雷赫特,2004 年,第 81-108 页。 24 见 Neil Smith,地理学史与哲学:真实的战争,理论的战争,载于:《人文地理学进展》,16(1992)第 2 期,第 257-271 页。
21 世纪的制图学及其他地理信息技术应当是:全球定位系统(GPS)使全球各地的电子接收器能够通过卫星的无线电信号确定其经纬度位置。它自 1970 年以来作为一种所谓的“军民两用”技术,用于军事和民用目的,并自 1995 年以来一直运行。到 2000 年,它区分了为美国军方提供高精度信号和为公众提供精度有限的信号。美国政府释放精确信号,使得新的导航服务蓬勃发展,并促进了其他所谓的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发展。
25
25
^(25) { }^{25} 这些服务是专门为特定地点提供的服务,例如通过 GPS 和互联网功能的智能手机进行基于位置的广告,以及追踪人员或物体的空间移动。
26
26
^(26) { }^{26}
互联网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政府的几项倡议,这些倡议旨在建立一个健壮且容错的计算机网络。随着多个此类网络的融合以及对其商业用途限制的取消,在 20 世纪 90 年代,我们今天称之为互联网的网络发展起来。
27
27
^(27) { }^{27} 许多作者将互联网的早期阶段定义为 Web 1.0,并将大约从 2004 年开始的后期阶段定义为 Web 2.0。Web 1.0 的特点是相对静态的网页以及较少的生产者,而 Web 2.0 的特点是互动和协作,以及由此产生的用户生成内容的繁荣。
28
28
^(28) { }^{28}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和实践、GPS 技术带来的数字地理数据日益普及、商业卫星影像产业的发展以及台式机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互联网使用,是所谓“地理网络”(Geoweb)发展,以及数字时代地理信息和地图(重新)呈现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最重要基石。
29
29
^(29) { }^{29} “地理网络”一词用来描述地理数据对互联网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并大量产生地理数据的新型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著名的例子包括虚拟地球仪,特别是谷歌地球,以及虚拟地图服务,如谷歌地图、OpenStreetMap 或 Here 地图。
我们对地球上地点和空间的认知以及我们在世界上的行动方式,正日益受到地理网络的塑造。地理网络的发展以及类似 GLONASS 和 GALILEO 的系统发展。 26 参阅 Hiawatha Bray,《你在这里:从指南针到 GPS,我们定位自身的历史与未来》,纽约,2014 年;L. Kurgan(注 20)。 例如,参阅 Janet Abbate,《发明互联网》,马萨诸塞州剑桥,1999 年。 28 参阅 Tim O’Reilly,《什么是 Web 2.0》,2005 年 9 月 30 日,www.oreillynet.com/pub/a/oreilly/tim/news/ 2005/09/30/what-is-web-20.html (2015 年 9 月 11 日) 29 参阅 Georg Glasze,《社会科学制图学、GIS 和地理网络研究》,载于:《地图学新闻》,64(2014)3,第 123-129 页。 在很大程度上由公司决定,这些公司直到几年前,例如谷歌或 TomTom,都与地理信息和地图学无关,甚至根本不存在。与此同时,Web 2.0 的背景使得像 OpenStreetMap 和 Wikimapia 这样的非商业性开放项目得以发展,数千名志愿者在其中收集、组织和展示地理信息——所谓的志愿者地理信息。
谷歌,毫无疑问是地理信息领域最重要的参与者,在 2004 年收购了初创公司“Where2Technologies”,该公司创建了一个用户友好的 Web 界面来展示地理信息。谷歌将[134]软件发展成了谷歌地图,该地图于 2005 年推出后迅速成为最常用的数字地图平台。
30
30
^(30) { }^{30} 谷歌地图现在除了在线地图外,还提供例如街道的逼真全景图、路线规划和实时交通信息。同样在 2004 年,谷歌收购了 Keyhole Inc.公司,该公司基于一款视频游戏软件,利用卫星数据和航拍图像开发了一个虚拟地球仪,并曾一度得到中央情报局的支持。基于 Keyhole 软件,谷歌开发了虚拟地球仪谷歌地球,该软件于 2005 年上线,为广大公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质量、高数量和高覆盖率的地球逼真图像。
31
31
^(31) { }^{31}
Google 地图推出仅仅几个月后,一位加利福尼亚的计算机工程师就黑客入侵并利用该程序,对加利福尼亚州的房地产信息进行空间差异化展示。Google 意识到,将 Google 基础地图与各种地理参考数据整合在一起,可以创造新的服务,吸引众多新的用户。该公司迅速创建了一个接口,简化了这种整合,即使没有编程或制图背景的人也能创建所谓的“地图混合”。尽管 Google 的地图服务目前至少对非商业用途免费,但其底层地理数据仍然不可访问,并由该公司拥有。
32
32
^(32) { }^{32}
而像特别成功的开放街图项目(OSM)这样的开放地理网络项目,其数据则免费提供。OSM 在其网站上自称为“创建自由世界地图的项目”——OSM 经常被称为“制图学的维基百科”。该项目同样由一位 2004 年不满英国政府制图服务机构 Ordnance Survey 的严格许可政策的英国计算机学生发起。他和伦敦的开放数据运动的志愿者们一起建立了必要的设施
30 见 Craig M. Dalton, 国家元首、间谍和黑客:Google 地理服务和地图合并的早期历史,载于:《地图学》,48 (2013) 4,第 261 页及以下。 1 见 Jeremy Crampton, Keyhole、Google 地球和 3D 世界:与 Avi BarZeev 的访谈,载于:《地图学》,43 (2008) 2,第 85-93 页。 32 见 Jeremy Crampton,地图学。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批判性导论,马尔登牛津 2010,第 25 页及以下。 项目启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展地图绘制活动吸引了新志愿者加入该项目,他们基于自己收集的 GPS 数据轨迹和实地观察,为地理数据做贡献。
33
33
^(33) { }^{33} 所有 OSM 地理数据均可免费使用,并构成了许多地图服务和其他地理空间服务的基石。十年后,在许多地区,OSM 地理数据的密度和时效性超过了政府和商业提供商的供应。
34
34
^(34) { }^{34}
新地图学——新地理学?
数字时代地理信息和地图学(再)呈现的转型,通常用“新地图学”、“志愿地理信息”以及“新地理学”等术语来描述。这些术语强调了哪些方面,以及如何才能合理地区分它们?
值得注意的是,新制图学迄今为止是最不突出的概念。首先,它指的是制图(重新)呈现技术的变革,特别是[|35]该领域日益增长的动态性:地图成为动态数据流的易变呈现。
35
35
^(35) { }^{35} 国际制图协会于 2011 年成立了一个新制图学委员会,并特别强调了社会层面。其次,“新制图学家”通常没有传统的制图背景;在新制图学实践中,地图制作人和使用者之间的传统界限变得模糊。
36
36
^(36) { }^{36}
“志愿地理信息”(VGI)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地理学家和 GIS 专家迈克尔·弗兰克·古德柴尔德提出,
37
37
^(37) { }^{37} 如今已被大量出版物和研究项目采用。
38
38
^(38) { }^{38} 古德柴尔德强调了许多公民的志愿参与
通过向 OSM 捐赠大量的卫星图像数据,近年来,基于卫星图像的制图在 OSM 建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OSM 的建设。 34 见 Jamal J. Arsanjani 等人,地理信息科学中的开放街图导论:经验、研究与应用,载:同上(主编),GIScience 中的开放街图。经验、研究与应用,纽约-海德堡,2015 年,第 1-15 页;Georg Glasze / Chris Perkins,开放街图项目的社会和政治维度:走向批判性地理研究议程,载:同上,第 143-166 页。 35 见 Holger Faby,从制图学到新制图学?,载:地图学通讯,61(2011)1,第 3-9 页。 37 见 Michael F Goodchild,公民作为传感器:志愿地理信息的领域,载《地球杂志》,69(2011)4,第 211-221 页。 38 见例如 Muki Haklay,志愿地理信息质量如何?开放街图和国土调查数据集的比较研究,载:环境与规划 B,37(2011)4,第 682-703 页;Pascal Neis/Dennis Zielstra,志愿地理信息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以开放街图为例,载:未来 以及没有接受过学术地理(或制图)教育的公民参与地理信息的制作。因此,“VGI”一词一方面比“新制图学”含义更窄,因为它只关注地理信息的志愿性(以及一些较新的定义所强调的:有意图的)收集和组织。同时,它在另一方面含义更广,因为它不仅限于制图(再)表达,还将目光投向创建、处理和呈现地理数据的复杂过程。
“新地理学”这一概念相对较为广泛,但其用法却差异很大。它经常与新制图学同义使用,
39
39
^(39) { }^{39} 但采用更广义的定义似乎更有意义,例如两位地理学家马克·格雷厄姆和马修·威尔逊提出的定义:
40
40
^(40) { }^{40} 他们想用“新地理学”这一概念来强调,在数字时代,各种地理信息的日常(再)生产和使用过程正在发生变化。因此,他们的定义不仅包括 VGI 和新制图学所描述的过程,还包括例如智能手机追踪或推特消息的地理参考等或多或少非自愿的地理数据生产,以及非制图形式的数字地理数据分析。因此,“新地理学”指的是数字时代日常的“地理生产”,或者简而言之:数字地理。
大学制图学和地理学中,新制图学、VGI 和新地理学最初被谨慎地接受。出于对该学科未来的担忧,科学制图学中对新制图实践的界定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最近新制图学与科学制图学之间开始互动。
在科学地理学中,尤其是在英语研究领域,目前已经形成一个充满活力、探讨和反思新地理学实践的社会技术背景和影响的研究和讨论框架,以下展望也以此为基础。
前景:数字时代的新世界观? 因此,在数字时代,将产生哪些世界观以及超越世界观的地理?通过两个紧张领域和一个论点,可以勾勒出基本的发展趋势。 [ |36]
互联网,6(2014)1,第 76-106 页;Daniel Sui/Sarah Elwood/Michael F. Goodchild(主编),地理知识众包。志愿地理信息(VGI)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应用,多德雷赫特-纽约,2013 年。 39 例如,安德鲁·J·特纳(Andrew J. Turner)的早期定义,《新地理学导论》,塞巴斯托波尔,2006 年。
40 马修·W·威尔逊(Matthew W. Wilson)/马克·格雷厄姆(Mark Graham),客座社论——定位新地理学,载于:《环境与规划 A》,45(2013)1,第 3-9 页。
第一个紧张领域在于“地理信息普世化”与“新的碎片化”这两个对立面之间。近代地图学塑造了至今仍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图景,即地球是一个完整的政治区域镶嵌体。
41
41
^(41) { }^{41}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成为地理信息和地图绘制(再)呈现的特权参与者。至少在不久之前,全球北方国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其境内地图和各种地理信息的制作。然而,随着卫星图像数据的日益普及以及新地图学和新地理学实践的兴起,地理信息似乎越来越难以受到民族国家的控制。像谷歌或 OSM 这样的新参与者则承诺提供普遍的全球地理信息。
然而,新的碎片化现象也显而易见。例如,私营地理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经济利益导致其在线地图上主要列出商业服务,例如比萨店、律师事务所或健身中心:世界被呈现为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尤其重要的是,谷歌于 2013 年通过推出谷歌地图的新版本放弃了构建一个通用世界地图的想法:根据搜索请求、访问地点、过去搜索和访问地点的历史记录、语言设置以及访问计算机的位置,谷歌会个性化地图内容。其原因在于谷歌的商业模式:有针对性的,也就是尽可能个性化的广告。
除了经济利益,国家差异化的地缘政治利益也导致了新的碎片化:例如,谷歌自 2014 年起,针对克里米亚半岛的制图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方式。对于来自乌克兰的 IP 地址的电脑,克里米亚被显示为乌克兰的一部分;对于来自俄罗斯的 IP 地址,乌克兰被一条国家边界与乌克兰隔开,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对于所有其他互联网用户,谷歌则显示克里米亚北部有一条虚线,表示争议边界。
42
42
^(42) { }^{42}
第二个紧张领域位于“开放和民主化”与“新的排斥”两极之间。志愿地理信息项目尤其被认为是地图学和整个地理信息的“开放”或“民主化”:
43
43
^(43) { }^{43} 地图学和整个地理信息的“开放”或“民主化”受到欢迎。 新的参与者可以访问地理信息,并有新的机会
41 参阅 Jordan Branch,《制图国家:地图、领土和主权起源》,剑桥大学出版社,2014 年。 42 参阅 Georg Glasze,《地理信息、制图(再)呈现和民族国家:数字时代协同关系及其转型》,在 Uta Kohl(主编)的著作中,《跨境管辖权》,剑桥大学出版社,2015 年(待出版)。 43 参阅例如 Chris Perkins/Martin Dodge,《用户生成制图的潜力。开放街图项目和曼彻斯特地图派案例研究》,《西北地理学》第 8 期(2008 年)第 1 期;Ferjan Ormeling,《从奥特利乌斯到开放街图:地图转型为多功能路标》,在 Georg Gartner/Felix Ortag(主编)的著作中,《中欧和东欧制图学》,柏林-海德堡,2010 年,第 1-16 页。 null 43 例如,参阅 Chris Perkins/Martin Dodge,《用户生成制图的潜力。开放街图项目和曼彻斯特地图派案例研究》,《西北地理学》第 8 卷(2008 年)第 1 期;Ferjan Ormeling,《从奥特利乌斯到开放街图:地图转型为多功能路标》,在 Georg Gartner/Felix Ortag(主编)的著作中,《中欧和东欧制图学》,柏林-海德堡,2010 年,第 1-16 页。
传递以往“隐秘”信息的机会。然而,目前大量研究表明,VGI 项目也存在着获取和排斥的问题。这些项目往往由社会人口特征非常同质的群体主导:参与者大多是男性、精通技术、年轻、欧洲或北美白人。
44
44
^(44) { }^{44} 这种不平等影响着数据收集的地点和方式,以及这些数据如何被处理和呈现。
45
45
^(45) { }^{45}
对于整个新制图学和新地理学领域来说,一方面,地理信息生产和处理过程的可见性比传统的印刷制图学更高[137];另一方面,代码和软件在这些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增长,而这部分内容的工作方式和发展对大多数用户来说几乎难以理解。
46
46
^(46) { }^{46}
总之,问题在于,在数字时代,备受讨论的“地图”和“疆域”(即空间现实与(再)呈现)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可以看出,地图不再能够被视为单一媒介进行有效概念化,
47
47
^(47) { }^{47} 制图表达方式嵌入到动态数据流和过程中。此外,一些作者认为,在数字时代,“地图”和“疆域”的区分正在失去其相关性。地质
“数字维度”成为空间现实的不可分割组成部分
‘
49
‘
49
^(‘49) { }^{‘ 49} —— 数字地理信息正以非常直接的方式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Georg Glasze 博士,1969 年出生;埃尔兰根-纽伦堡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大学地理研究所文化地理学教授,Wetterkreuz 15, 91058 埃尔兰根。georg.glasze@fau.de
44 参阅 Mordechai Haklay,《新地理学与民主化的错觉》,载于:《环境与规划 A》,45(2013)I,第 55-69 页。 45 参阅一个地方性案例:Christian Bittner,《OpenStreetMap 中社会空间差异的再现:耶路撒冷的例子》,载于:《制图新闻》(2014)3,第 136-144 页。
46 参阅 Rob Kitchin/Tracey P. Lauriault,《迈向批判性数据研究:绘制和解构数据组合及其工作》,都柏林 2014 年可编程城市工作论文 2。 47 参见特里斯坦·蒂尔曼,抓住要点:地图和领域的不确定性和间接性,载于:英加·格里尔/托比亚斯·内尔迪奇/罗伯特·福格勒(主编),geo@web. 媒介、空间性和地理教育,维斯巴登,2013 年,第 35-59 页。 48 参见马克·格雷厄姆,地理学/互联网:网络空间的虚幻替代维度或基于地面的增强现实?,载于:《地理学杂志》,179(2013)2,第 177-182 页 49 马克·博克勒,新地理学、地方媒体以及数字时代地理学的地位,载于:《地理评论》,66(2014)6,第 7 页。